若你對維也納古老又美麗的建築有些熟悉,那麼你必須知道卡爾大教堂的壯麗、熊布朗宮的優美、國家圖書館的別緻設計….這些令人過目不忘的維也納城市地標都是出自建築大師費雪(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之手。
大師到處有,但御用三朝的「皇家建築師」只有一個!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費雪的故事
關於這位三朝御用建築師的故事,我們必須先從奧地利的歷史大局說起,1683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維也納吃下大敗戰,哈布斯堡王朝的危機終於解除,重獲和平的帝國首都與各城市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城市建設熱潮開始了。尤其是維也納,天主教或重新成為天主教的貴族們紛紛搬到霍夫堡宮附近,原本是市民們居住的小房現在紛紛轉變成貴族們的宮殿,而這些貴族家庭則需要大型的宮殿花園和嶄新體面的城市景觀。此刻,維也納已經完全準備好迎接巴洛克時代的到來。
1686年,此時三十歲的費雪剛從羅馬回到維也納,他從15歲便已離開家鄉格拉茲(Graz,奧地利第二大城)前往羅馬接受雕塑和裝飾專業的訓練,學得一身技藝的他此時自信的回到維也納,準備好迎接這個城市即將給他的所有挑戰。他回到維也納的第一個作品是”瘟疫柱-三位一體柱”的雕塑,接著他向利奧波德一世皇帝展示了規模相似於凡爾賽宮的「熊布朗宮(Schönbrunn)計畫」,將皇家狩獵小屋改造成皇居景觀住所的設計,爾後他還陸續為許多貴族家庭建造他們在維也納的宮殿。不一會兒的功夫,1690年時他手上便已承接十四個大型工程,其中包括Palais Strattmann 和位於 Himmelpfortgasse 的歐根親王宮殿。
但他是如何得到王室的青睞?我們就以「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壯觀的巴洛克式教堂,『卡爾大教堂』(Karlskirche)」為例說明,這教堂不但是維也納的地標,也是中歐最重要的神聖建築物之一。卡爾大教堂的建造是源於查理六世的誓言,1714年為感謝上天在瘟疫大流行的期間守護了維也納,查理六世許願要建一座教堂,而設計師費雪贏得了建築大賽。然而洞燭君心的費雪明白,這個教堂的用意並不僅止於此。此刻,國王查理六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挫敗,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失敗,奧地利失去了西班牙和中南美洲的統治權,「恢復聲望」是這位國王迫在眉睫的要務。於是,為國王建造一座宏偉壯觀而又震懾人心的教堂就是費雪最重要的工作。別忘了,西元1600年之際許多人都響應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成為新教徒,卡爾大教堂無吝是查理六世對世人宣告「反宗教改革」的成功,奧地利已然是名副其實的天主教國家。也就是即便面臨政治外交的失敗,查理六世在宗教方面還是大獲全勝。
帶著這樣的心意,費雪開始建造卡爾大教堂。熱愛歷史建築的費雪在卡爾大教堂的設計上結合了多種元素。一方面展示了帝國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他的設計也融合了羅馬、拜占庭和維也納元素,教堂的落成正式宣示了奧地利仍是歐洲重心。
1697 年,費雪受封為奧地利世襲貴族 ,封號為“von Erlach”。他對維也納市容的影響甚鉅,除了承接大量的皇室工程外,1721年他的建築理論書籍問世,名為“歷史建築”(Entwurf einer historischen Architektur),書中包含整個建築史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建築版畫,以及最後一章再現了費雪自己設計的作品。除了精確的建築照片外,還有舊圖的複製以及幻想建築,這些對未來建築影響很深。認識費雪,你也就深識老的維也納了!
2023年是費雪逝世300週年暨國家圖書館開工300週年,在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設有費雪特展,內容有建造時的原始手稿、具有紀念價值的版畫、大廳的草圖與平面圖。另外,費雪在薩爾茨堡也留下不少經典建物,大學教堂、三一教堂、烏爾蘇拉教堂或克萊斯海姆宮…從四月日六起,薩爾茨堡博物館也開始「巴洛克建築巨擘-費雪」特展。
關於巴洛克建築一二事
所謂的巴洛克建築起源於17世紀的羅馬,在經歷了文藝復興充滿理性與嚴謹的建築時代之後,活潑、新穎、不拘小節的巴洛克時代誕生了,這時,也正是社會財富快速累積之際,於是有了實際的經濟後援足以支撐巴洛克的蓬勃發展。這種新式風格對於舊有的文藝復興時代無吝是一種破壞性的創新,用大量的曲線替代直線,用不完整的構圖取代完整,每一棟建築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殊性!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設計師追求「對稱美感」,建築的每一層樓都是以柱子來切分空間,每兩根柱子中都會有花草紋圖案裝飾的拱窗。若從建築物外面的各個角度來欣賞,建築的每一面都會呈現「對稱」的設計。
巴洛克時期
然而,隨後而起的巴洛克式建築,則是在文藝復興的建築特色上,增添了華麗、繁複的雕塑風格。巴洛克時期的建築師認為,建築不該只是由各種部件組合而成的空間,相反的應該被視為一件漂亮的雕塑作品,「整體性」很重要。
在建築外觀上,屋頂樣式多為半圓形的屋頂;
牆面設計,這些建築師不單依循文藝復興時期均衡對稱的原則,更利用了曲線和凹凸平面,讓建築物的牆面感覺像波浪一樣,這取代原本文藝復興風格那種直線、平整的外觀。
日光的照射角度納入考慮,在牆面上加上雕刻裝飾,這些裝飾多為漩渦紋、不規則線條、橢圓形、花草等圖案,或是複雜的幾合圖形,建築師還會改變建材,營造出光線聚合在裝飾物上,建築物在陽光下就會有明顯的明亮對稱。
建築內部,用繪畫的透視法,改變視覺空間感。例如讓柱子逐漸降低,這樣長廊的視覺效果會更長。
有了這樣的理解,再次走在維也納街道,所有的建築物似乎有了更深的靈魂,佇立在街道兩旁,向我微笑著。
❤️ 更多關於歐洲的祕密,歡迎跟著我的臉書粉絲頁,一起漫遊!